他山之石
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建好國家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學校以“雙高建設”為契機,聚焦“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依托國家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集團),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發展主線,緊抓“五促五共”建設,聚力專業集群共建、技術技能人才共育、教學創新團隊共培、育人環境共享、創新創業項目共創五大工程,鑄就專業教學與產業技術、人才培養與人力資源、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協同發展新標桿。
一、促產教融通,共建“賦能型”專業集群
成立由“政、行、企、校”人員組成的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聚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大型鐵路企業“十四五”鐵路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按照“對接產業、特色發展、輻射帶動、整體提升”的思路,建立專業建設與集團企業需求聯動機制,整體構建鐵道工程技術、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道橋與建筑工程技術等專業的建設標準和建設方案。突出實踐育人,將行業產業標準、規范融入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注重立德樹人,構建“一貫穿、雙融入、三層次”專業群課程體系,將集團內企業優秀創新應用成果、創業案例、典型事跡等融入課程思政改革,著力建設“賦能型”專業集群。
二、促校企融通,共育“一體化”技術技能人才
依托學校“因鐵路而生、因鐵路而長”的辦學特色,根植鐵路建筑行業、企業,打通政、行、企、校一體化人才共育渠道和途徑,創新工匠精神培養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分層分類培養、“1+X”證書制度試點、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集團工匠精神引領計劃、技能競賽引導計劃、素質評價引航計劃,助力學生“人人有平臺、人人能出彩”,打造技能人才培養新標桿。先后與集團企業共建中鐵高鐵學院等產業學院8個,與中鐵隧道局、中鐵一局等企業組建現代學徒制班133個,聯合培養學生6532人。
三、促人才融通,共培“混合制”教學創新團隊
按照“以德為先、技藝精湛、培育名師、打造團隊”的思路,構建“大師引領、名師領軍、優師跟進、雙師支撐”的專業教學團隊。聘請集團內行業領軍人才陳饋擔任校外專業群帶頭人,引進叱培洲、曾宇翔等行業技能大師,成立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7個,充分發揮其在技術創新、傳授技藝和絕技絕活傳承的示范作用。聘任企業生產主管、能工巧匠與學校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組建校企教學創新團隊,開展“混合”混合教學,促進專業群教學團隊整體水平的提高。創新校企“同招共聘”首席專家、技能大師等高層次人才制度,校企共同制定聘期任務及考核評價辦法,解決高層次人才校企“雙重身份”難題。
四、促理實融通,共享“沉浸式”實境育人環境
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原則,與中鐵一局等集團內企業深度合作,新建、改擴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8個,建成盾構施工、橋梁施工、安全管理綜合實訓基地,形成覆蓋八個專業群的集群化、高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遵循高標準、職場化原則,與中鐵隧道局集團建設城軌綜合實訓基地,強化人才培養“企業屬性”。基于信息化技術,與中鐵建工集團建設建筑綜合實訓基地,開展項目化、虛實結合等教學改革。堅持專創融合,與中鐵北京局集團建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開展聯合科技攻關,提高校企資源的利用率。深化產教融合,與中鐵二十局集團共建共享共用“工地流動課堂”,開發員工培訓包,服務企業員工技能培訓。
五、促科教融通,共創“實效性”的創新創業項目。
對接行業產業發展需求,與中鐵北京局集團等5家集團內理事單位共同成立“未來軌道交通產業創業研究院”,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省(市)科研平臺,聯合開展科研創新項目,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實踐育人平臺。實施“多元四融三推進”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擴大校內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規模和支持力度,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產業升級提供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先后與中鐵一局等集團內企業合作共建國家級協同中心2個,省級科研平臺2個,省級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1個,渭南市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校級重點研究中心15個。
Copyright ? 2010-2011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務在線 版權所有 地址: 湯遜湖校區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中洲島 郵政編碼:4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