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部)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各省市的大中小學校均延遲返校,改為線上教學模式,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怎么教?是通過直播把課堂直接搬到網上,或是發放資料讓學生自主學習?如何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把教師線上教學的努力變為學生落地入腦見實效的知識體系? 如何堅定全體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昂揚向上、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信念和意志?思政課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主任楊艷妮老師與思政課教師一起打造了線上思政課精品課程。
1.前期教學設計及備課
本課程按照教育部及學校關于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建議與部署,鑒于網絡穩定性的問題,舍棄了直播了方式,而是采用了資源+平臺的線上教學模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鑒于首先在教學平臺中開設一門課程,并按照教材搭建章節內容,學生可以對整個課程大綱有直觀的了解。其次,將教材電子原文、圖文資料、知識框架等內容在課程中的章節進行共享。再次,在課程章節建設中增加學生風采的模塊,用以展示學生們在課堂展示環節合作學習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們從身邊的榜樣身上獲取進取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干勁兒。

2.在線教學環節
將精心打造的、富有學校和教師特色的課程視頻上傳到課程章節中,作為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考慮到疫情期間同學們可能未攜帶教材回家的情況。同時,這也是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專業特點,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隨時查看知識內容,同時避免文字教材帶來的疲憊感。

拋出問題、提供思路、凝練觀點,引導式、啟發式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與積極性。為了將“戰疫”精神融入思政課堂,教師實時更新課程內容,增加緊跟疫情和時政的課程內容,并在討論區中布置討論活動,教師不唱“獨角戲”,而是引導學生發表疫情期間的感想,從國家政府、全社會人民積極“抗疫”的角度感悟領會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文化,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讓學生學有所得,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有針對性的隨堂檢測
在課程最后部分設置隨堂檢測,幫助學生再次消化吸收教材內容。同時,即刻出分的自動判卷功能也推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主動要求重做分數不高的作業,以期獲得更好的評價分數。在線課堂教學的實效成果以及學生在知識上的欠缺得以及時體現。

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學首先在于傳播知識,學生學習首先在于獲得知識。在線教學并非把線下課堂單純挪到線上,事實上是教學交互方式的重大變化。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政在線課堂充分發揮在線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既保證了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又延續了思政課育人樹德的作用功能,有效實現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